乱发脾气、打断课堂、自我放弃......学生为何那样做?

2023-09-19
阅读 2365

几乎每个老师都担心班上有个“刺儿头”。毕竟,想让一名优秀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影响他人需要很长时间,但不良行为却能迅速辐射周边甚至整个班级。

要怎么帮助学生修正这些不良行为呢?苦口婆心的说教?劈头盖脸的批评?如果尽施“十八般武艺”后都没有改善,就此放弃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学生为何那样做?


1.jpg


Vera是一名从教八年的英语老师,在谈起自己遇到的学生不良行为时,她一肚子苦水。“当老师久了,真的什么样的学生都能遇到。”Vera回想起自己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候的经历,“原则上我们的英语课上是不能说中文的,希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我刚开始带班时班上有个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在你讲课时用中文提问题,一旦老师稍微没来得及理会他,他就会挪到地上尖叫或者打滚。”

经验不足的Vera当时吓了一跳,所有的学生都开始跟着起哄,那个孩子发现大家都盯着他时反而开心地嘿嘿笑了起来,整堂课上得乱七八糟,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下课后Vera没忍住,在卫生间偷偷哭了一场。

“后来遇到得多了就不会哭了,生气肯定还是会生气的,但情绪也解决不了问题。”除了这个典型外,Vera还遇到过无论老师提出什么要求都只会说“我不”的学生,事情必须按照他的希望进行,否则就拒不配合,“他的不配合不仅针对老师,更确切地说是针对所有人,以Team为单位进行合作时,他也一定要在团队里说了算。”


2.jpg


“像刚才提到的这两种学生身上还常常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平时的不良行为,其他学生有时并不想和他们一组去完成任务,这种排斥会加重他们的敌意,他们会在课间和其他同学打架,或是用橡皮打自己的小组成员。”

如果说这种“刺儿头”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话,还有另一种安静的类型也让人束手无策。“不能否认,语言学习是需要天赋的,特别是第二外语。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进度会慢一些,但最怕他们因此而干脆放弃。”Vera想起班上的一个小女孩感叹道,“她平时在英语课上就不怎么张口说,面对面上课时还能及时提醒,疫情最严重那会儿,我们上了一段时间线上课,她干脆躲出了屏幕,不管怎么叫都不露脸。”

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干脆放弃了。


面对这些不良行为,Vera其实也想了很多办法,课上严肃地制止、课下找他们谈心、请家长配合共同教育等,但都收效甚微。这是因为,Vera虽然关注到了这些学生表面展露出来的不良行为,却没有完全看到行为之下的原因。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信心。“换言之,当孩子们相信自己没有归属时,他们就会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为寻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

所以,当老师们以为自己已经处理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行为背后的信念”。

基于此,《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提出了学生不良行为的冰山理论,认为教师关注并理解“冰山位于水下的部分”。


3.png


书中认为,因学生丧失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可归类为以下四种:

· 寻求过度关注

· 寻求权力

· 报复

· 自暴自弃

例如Vera提到的第一个在地上尖叫、打滚的学生,面对这样的不良行为,老师们会很自然地第一时间表示:“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但无论重复多少遍,学生仍然会不定时地打断课堂,因为他们深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起认真听课、在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叫到,坐在地上尖叫当然更能引起老师、甚至是全班同学的关注。

面对“寻求过度关注”的不良行为,教师应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的“错误目的”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思路:


4.png


总是在小组讨论中必须争得话语权、排队一定要排第一个、对别人的建议永远说“我不”的不良行为可以归类为“寻求权力”,面对有这样行为的学生,我们可以试着通过让他们帮忙、给他们选择来转移他们的行为:


5.png


“报复”式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是试图伤害那些对他不够友善的人,在冰面之下,认为“没有人爱我、我不够好”其实才是促使他们做出这样行为的原因,想杜绝类似的不良行为,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6.png


比起其他三类“大张旗鼓”的不良行为,“自暴自弃”这种不良行为来得要更悄无声息一些,有些老师甚至在注意到时便已经迎来了最终的结果。学生一步步走向最终放弃,想把他们从自我放弃的悬崖边拉回来同样也需要一点点完成,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


7.png


在以上“错误目的表”中,第一栏为孩子的目的,第二栏和第三栏是老师根据学生的不良行为会产生的感受和采取的行动,第四栏至第六栏展现出了孩子对教师行为的反馈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果想知道该如何应对,老师们可以在最后一栏中找到方法和建议。

当然,不同的错误目的也可能会呈现出同一种行为表现。例如学生不断扰乱课堂,是为了寻求过度关注,还是为了报复你上一次严厉的批评?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要采取的行动来做出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错误目的表”分析事情背后的原因并有效处理,并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老师也可以将这份表格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学生自己甚至也可以利用它分析出负面情绪背后的原因,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更好地调整。


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稳定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面对学生不良行为束手无策时,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看吧!